現代人注重身體組成、希望藉由增肌減脂方式擁有更好的體態與健康,
於是開始注重蛋白質的攝取,在生活中增加了肉類、蛋類和蛋白飲的補充,
但是這樣的補充方式,真的就能達到肌肉量上升的目標嗎?
我在很多的健身個案當中,尤其剛開始運動的女性,
在運動強度仍不高時,拼命增加蛋白質食物的補充,
我也問了他們:「妳真的有覺得這樣因此肌肉量上升嗎?」
多半的回大都是:「咦,好像沒有...」
想要肌肉增加,確實需要補充蛋白質,
但不代表吃了蛋白質=會長出肌肉,
重點還是要搭配足夠強度夠高的運動訓練!
對於想要增肌減脂者,建議可參考以下幾點:
重視蛋白質食物來源及選擇順序
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公告的國民飲食指南手冊指出,
蛋白質食物以豆魚蛋肉類作為主要來源,
也就是說不只肉類與雞蛋,豆製品、魚類與海鮮類亦是富含蛋白質的食物,
且其中又因脂肪種類的不同,
建議依照豆製品、魚類與海鮮類、蛋類、肉類作為優先選擇順序。
豆魚蛋肉類依照脂肪含量不同做區分
而食物代換表當中又將豆魚肉蛋類因脂肪含量的不同區分為低脂、中脂及高脂,
選擇上建議以低、中脂蛋白質食物為主,應盡量避免高脂豆魚蛋肉類的補充。
低脂:豆包、無糖豆漿、一般魚類、蝦仁、小卷、花枝、章魚、牡蠣、雞蛋蛋白、豬大里肌、雞胸肉、雞腿等。
中脂:五香豆干、小方豆干、傳統豆腐、嫩豆腐、鮭魚、鱈魚、雞蛋、豬大排、豬前/後腿肉、豬舌等。
高脂:百頁豆腐、秋刀魚、豬肉酥、素雞、素魚、梅花肉、牛腩、香腸、臘肉、熱狗等。
避免加工製品
加工製品中除了油脂和鹽分較高以外,部分食物中亦含有碳水化合物,
對於血糖控制異常者,吃多更容易影響血糖波動,需要特別注意,
常見食物如:魚丸、火腿、肉鬆、花枝丸等。
注重烹調方式
食材的挑選外,烹調方式的選擇亦相當重要,
建議以滷、蒸、涼拌為主,須避免油炸(如:炸臭豆腐、炸豆腐、炸豬排、炸雞排等)。
規律且足夠強度的運動
然而均衡飲食、蛋白質適量補充僅僅是合成肌肉的原料,
若真正要提升肌肉量,仍需靠規律且持續增加強度的運動訓練,才能有效提升肌肉量。
-- 本文刊登於自由時報 https://health.ltn.com.tw/article/paper/1477365 --
📖 延伸閱讀:
【體重控制】專區 https://fleewrbb.pixnet.net/blog/category/3241316
【糖尿病】專區 https://fleewrbb.pixnet.net/blog/category/2926659
【孕期】專區 https://fleewrbb.pixnet.net/blog/category/3241312
想知道更多
IG 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fleewrbb/